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科普流量明星

科普·流量明星||大热天一口冰水下肚,真的解渴吗?身体比你想象中更怕冷!

来源: 科普中国 时间: 2025-07-29

4f36c95e841ee5dbcce8f0f886553db.jpg

  烈日当头的三伏天,满头大汗的张女士拧开一瓶冰镇饮料畅饮,却突然捂着肚子蹲下——被紧急送医后确诊为急性胃痉挛。类似场景在夏季急诊室频频上演。许多人认为“越冰越解渴”,但医学研究告诉我们:猛灌冰水带来的凉爽只是短暂假象,背后藏着不少健康隐患。

  炎热夏天喝冰水,其实更受罪喝下一口冰水时口腔的冰凉感确实让人舒爽,但这份凉意反而会阻碍身体正常散热。人体有一套精密的温度调节系统:天热时血管扩张、汗液蒸发来散热。但大量冰水突然进入体内,会刺激神经反射使血管急剧收缩(类似运动后冲冷水澡的感觉)。虽然口腔凉爽,但流向体表的血流减少,反而可能短暂降低散热效率。

  不过健康人体会很快通过颤抖或重新扩张血管来恢复平衡,日常小口饮用无需担忧。

  胃肠道的“冷刺激”,比你想象中更脆弱想象一下,37℃的胃突然迎来接近0℃的液体,会发生什么?胃黏膜血管会像遇到寒冬般猛然收缩!研究显示,冰水可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直接导致三个连锁反应:

  消化功能下降:胃酸和消化酶活性降低,食物堆积引发腹胀、嗳气。

  痉挛风险增加:肠道平滑肌遇冷强力收缩,诱发绞痛甚至腹泻。

  潜在损伤风险:对于已有损伤或敏感的胃黏膜,长期反复的冷刺激可能削弱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干扰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夏天喝水记住“三字诀”:温、慢、勤

  水温讲究“温”最佳水温是10-40℃的温凉水(接近室温或略低)。这样的水温既能帮助散热,又不会刺激消化道。建议晨起第一杯水选择30-40℃温水,唤醒胃肠;外出备水时可用保温杯装凉白开,避免暴晒后水温过高。

  喝水方式要“慢”短时间牛饮危害不小,正确做法是每小时补充100-200ML(约半杯),小口慢饮。运动后特别要注意,先含一口水在口腔温一会儿再咽下,避免身体能量消耗后大量液体直冲胃部。

  补水时机需“勤”不要等口渴才喝水!科学做法是:起床/睡前各喝1杯(约200ML);上下午各喝2-3杯,餐前半小时少量饮水助消化;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清亮为佳!

  特殊时刻这样喝,解暑不伤身

  运动出汗时- 运动前2小时:分次喝300-500ML温水

  运动中:每15分钟补100ML常温水

  运动后:6小时内分次补充1.5倍出汗量(例如出汗500ML需补750ML)

  空调房久坐时- 桌上常备温水杯,每小时起身喝水

  水中加柠檬片增进饮水意愿

  清晨起床时- 洗漱后先喝200ML温水

  半小时后再进食早餐

  有助稀释血液,促进胃肠蠕动

  夏日饮水如同灌溉,细雨绵绵比洪水漫灌更滋养生命。选择温水、少量多次、主动补充,比追求瞬间冰爽更重要。这个夏天,不妨在冰箱常备凉白开,出门带上保温杯。当身体逐渐适应温和的饮水方式,你会发现:不需要“冰镇刺激”,温润的水流反而带来更持久的舒爽与安康。

  来源:科普中国

cf154953523a9a951059e7e458e5754.png

供稿人:科普部

审核人:科普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