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西峡科技馆三楼科普小剧场变身“神奇的声音实验室”,“看得见的声音”主题科普活动在这里欢乐开场。贝贝老师和橘子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索之旅,通过趣味实验让无形的声波“现出原形”。
实验一:会跳舞的水花
“平平无奇”的玻璃盆在贝贝老师手中变身“魔法道具”!当湿润的手掌快速摩擦盆口,加入色素的水面突然跃起晶莹的水珠,像被施了魔法般跳起空中芭蕾。“这就是共振的力量!”贝贝老师解释道——声音的能量通过振动传递给水,才让水花随着节奏舞动。小朋友们瞪大了眼睛,惊叹于这神奇的现象。
实验二:激光笔下的“声音肖像”
“激光怎么能画画?”当贝贝老师搬出神秘的“看见声音装置”,连橘子老师都满脸疑惑。小朋友对着装置的杯口说话时,杯底的气球膜随声音振动,带动上面的小镜片,激光照射镜片后,反射到白板上的光点就会抖动出美丽的图案。这个实验让抽象的声波变成了可视的“声音肖像”,孩子们兴奋地对着装置喊出自己的名字,看白板上跳出专属的“声音密码”。
实验三:克拉尼图形的奥秘
贝贝老师在薄板上撒上细沙,拉动接触薄板的弦,细沙竟自动排列出整齐的几何图案。原来薄板振动时,不同位置的振动幅度不同,沙子会“跑”到振动幅度小的地方,换个方向拉弦,图案还会变样,让小朋友们直呼神奇。
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贝贝老师总结道:“今天我们不仅用耳朵听到了声音,更用眼睛‘看’到了声音的形状。但这只是科学探索的开始,还有更多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橘子老师随即用橡胶管奏响了一段欢快的旋律,在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中,活动圆满落幕。这场寓教于乐的科普秀,不仅让孩子们见识了声音的“真面目”,更点燃了他们探索科学的热忱。
供稿人:西峡县科协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